【金牌教师】晁晓菲的“修炼密码”

  4月1日,午后阳光倾洒,满目葱茏如画,只见学子们或快步或骑行或小跑步入镶嵌着“诚朴勇毅”金色四字的北校区8号教学楼。

  下午1:50,第5节课即将开始,8414教室里近百个座位座无虚席,讲台上留着一头利落短发,戴着教学耳机,身着黑色连衣裙的青年女教师整装待发。

  2时,铃声准时响起,女教师开讲啦,“成功是必然还是偶然?”“失败意味着什么?”“从先生的事迹我们能够学习什么?”。

  人文课or成功学?答案都是否定的,这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正是学校首届“金牌教师”新秀奖得主、信息学院讲师晁晓菲。

  那么,讲台上,自信从容的晁晓菲有何“修炼密码”?让我们一起走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的她。

私家备课宝典:用20倍时间备一节课

  2000年,晁晓菲考入我校就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2年,作为信息学院选拔的4名优秀学生之一,大学三、四年级以委培生身份到西北工业大学就读。200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7年,为提高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她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赴荷兰莱顿大学深造,获计算机科学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至今,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寒来暑往,弹指一挥间,晁晓菲已经在她深爱的母校度过了19个春秋,耕耘教学一线15载。

  一直热爱英语的晁晓菲,在委培期间就怀揣着发挥英语特长和专业优势,回母校执教的初心。2005年初上讲台的晁晓菲临危受命,准备 “数据结构”双语课程的课程资源建设和讲授工作。

  作为信息学院第一批双语教学课程,晁晓菲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形成了私家备课宝典,收集资料、整理、精进、预备课、备课,一字一词一页地码教案和双语PPT,1 个课时花费 20 课时做准备,备课至凌晨一两点对她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潜心钻研教学,不断追求卓越的晁晓菲,2005年和2006年连续 2 年开设“数据结构”(双语)课程。编写的双语教案获校级教案比赛一等奖, 2006年,获批主持学校双语教学教改项目 1 项,双语授课的“数据结构课程”获学校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留学回国后,带着留学期间的专业所学及接触到的前沿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为目标,晁晓菲用时一年有余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甲)”全英文课程一门,翻译、编写各类教学文件、中英文教案,为填补全英文原版教材与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甲)”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之间的空白编写了 4.5 万字的全英文补充阅读资料。作为课程唯一主讲人于2017 年及2018年秋季学期成功地完成了两轮全英文授课的课程试点工作,我校也成为了全国农林院校首家开设全英文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高校。

心灵“播育者”: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晁晓菲执教的7门全校本科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面对的对象,正是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一新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三全育人”,晁晓菲对思政课程与专业思政有机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于2018年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

  “认识这位先生吗?”课堂上,晁晓菲讲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先生的故事时,语重心长地说,老先生坚持不懈十几年,不顾别人嘲笑,在家人的支持下终于研制成功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时,全世界都为此改变了。

  之后,晁晓菲以高锟先生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为导入,引入基因测序对基因数据分析工作所涉及的字符串操作。

  毫无违和感的课堂背后,是晁晓菲将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深挖可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知识点,修改完善现有教学案例并找到新的课程思政案例,建立教学案例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对照表,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听课,学生不仅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掌握了课堂知识点。更深刻认识到成功不是偶然,以及逆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无形中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和提升。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班主任工作亦是育人的主渠道。几度担任班主任的晁晓菲,在深耕这块“责任田”时,也是不遗余力。

  晁晓菲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信管2004级3班的张晓花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哽咽地说,刚入学,晁老师得知我高考前失去母亲后,把我带到她的宿舍同吃同住,像大姐开导小妹一样,不断给我精神上的鼓励,让我学会变伤痛为动力。这份感动也一直激励着我永葆真诚、善良、乐观之心。

  “我入学后有厌学情绪,期中考试都不想参加。晁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以自身经历引导教育我,在我迷茫时拉我出来,使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来自信管181班的蒙古族姑娘巴登其其克满怀感激。

  信管181班班长张一洋谈到,“大一、科创在我的观念中,总感觉有距离感。晁老师为我们讲解科创政策、案例,身边的同学也有加入到晁老师的科创项目中。目前,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感谢晁老师为我指明前路,有目标的大学生活真好。”

创新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晁晓菲执教的课程均为全校公共基础课,授课规模常常是百余人的大班。相比小班授课,大班授课人数多、难管理、效率低。为此,晁晓菲以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多方学习,提出了借助大班课堂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历时五年、不断迭代,系统化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的改革。

  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部首批进行多元化考核改革试点的教师之一,晁晓菲鼓励学生通过设计“免试软件”取得课程期末成绩,“免试软件”机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软件,自学课外知识,设计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软件,答辩通过的同学可申请免试,并可在“免试软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中取最高值。

 “我就是通过‘免试软件’的制作,顺利获得免试资格。这个经历对我来说特别珍贵,帮助我建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身潜力也有了全新的认识。”生物科学151班吴丕宇说,“我的‘免试软件’作业—Unity小游戏制作教程发布在网络上,播放次数5720次,不少网友还主动联系我进行交流探讨。”

  “师弟告诉我,晁老师把我制作的‘免试软件’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播放。”生物技术153班尹昌辉嘴角带着浅浅笑意,“课堂上,晁老师会故意书写错误的bug,让我们‘来找茬’。印象深刻的一次,大家找了10分钟都没找到,我把bug找了出来,老师很开心,全班都为我鼓掌,晁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带领我们主动思考、轻松愉快的学习。”

  “不让一位同学掉队”是进行教改的初心。晁晓菲说,我是在陕西省教学名师何东健教授、李书琴教授,以及副教授陈勇、孙健敏等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之下成长起来的,我将继续秉承信息人的踏实、勇敢、开拓、前进的精神,将教学作为一生的事业,深耕不辍,虔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