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学期进行时】汉教学子的别样夏日!

在这个夏季学期,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2019、2020、2021三个年级开启独具特色的实习经历。

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校内及杨凌本地展开认知实习,采用主题讲座+校内外实践结合的方式,为31名同学进行为期三周共96学时的专业认知教育,帮助2021级的同学们进一步辨明学习方向,明晰奋斗目标,提升专业认同感。

image.png

在主题讲座阶段,同学们首先通过张杰、王敏老师的直播讲座,了解孔子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公派志愿者选拔标准,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的相关情况,对自己未来事业有了初步认识;留学生杜牧同分享自己作为留学生努力学习汉语和在生活中拼搏奋进的经历,同时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并应当为之持续奋斗;苏磊鑫老师举办的教学工作坊:你叫什么名字,为我校即将入学的60余名留学生新生起了汉语姓名,从中体验了“给留学生起名字”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发音难度、歧义辨析、书写困难等多种实际问题。

image.png

张杰、王敏在白俄罗斯做在线讲座


image.png

中非留学生杜牧同分享学习经历

在校内外实践阶段,2021级的同学们前往我校博览园、王上村、上合国家生活艺术体验中心以及上合生活馆参观学习,知校爱校,知农爱农,立足杨凌了解杨凌,不仅要埋头读书更要昂首行路,身边即生活。同学们克服高温酷暑天气带来的疲惫与夜间军训时的辛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这些经历即将作为实习考核中的一部分内容,呈现在他们的小组作业展示中。

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30位同学在陈海霞老师和杨玉锋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为期四周的多元文化实习。两位负责老师在实习首日为大二同学举办了气氛热烈的实习动员活动,明确实习任务与要求,帮助同学们完成实习分组,并且积极指导同学们查阅文献,为接下来的户内外文化活动做准备。6月28日,同学们前往宝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感受宝鸡作为周朝历史文化发祥地丰富的文化遗存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了解各种青铜器的外观、铸造工艺、用途及其所承载的周朝礼乐文化精神。同学们在感叹青铜之精美、礼乐之厚重的同时,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到由衷自豪。本次实习将结合《中国文化通论》《语言与多元文化》等课程内容,通过多元文化专题讲座、专题文献研读、文化纪录片观看等方式,帮助同学拓展视野,在沉思阅读与人文行走中切实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厚重与多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质朴的道德操守,从而在多元化的思想冲击中坚定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此次多元文化实习以博物馆和历史古迹的探求为主,追寻文化脉络,感受文化心跳,用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知的方式,让看似抽象缥缈的文化更加具体更加直观,加深学习效果,给同学们留下美好回忆。

image.png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随着实习进程的推移,2020级学生还将前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乾陵、法门寺等地继续多元文化之旅。同学们热情满溢,劲头十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9级同学们为期四周的教学技能实习在前期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有条不紊地展开。本次教学技能实习的内容饱满,在王珏青、邓凤鸣老师的带领下,大三的同学们除了完成授课人数近三百名、十个主题班的线上及线下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还要参加专业专题讲座,以及备战教学技能比赛。

image.png

线上专题讲座

根据实习安排,同学们积极展开备课(编写教案、明确教学目的、掌握重点难点并试讲),教课(按编写并批准的教案进行授课,根据需要调整有关内容),并且在授课后总结经验,听取小组其他成员的授课,做好听课记录,提出改进意见。目前来看,参加教学技能实习的同学们充分结合前三年的理论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结合中、英文,通过钉钉课堂、微信、邮件等方式,跨域时空和时区的障碍,与不同中文水平的外国学生展开了积极交流,在实践中锤炼涉外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锻炼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国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认同感。在第四周,汉教专业即将举办第一届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赛,这也将作为实习考核的部分内容。

image.png

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