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在线教学质量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延迟全省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和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学校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制定了“延迟开学、按时开课”的教学工作方案,按照“任务不减、质量不降”的原则全面开展网络云教学。自2月17日线上教学以来,学校以网络形式开展教学已8周有余,在教学部门的精心部署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线上教学持续平稳运行,各项教学工作顺利推进,教学秩序有条不紊。为给后续线上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教务处对目前的线上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线上教学总体运行情况

(一)线上教学基本数据

截止4月10号,我校共开812门本科生课程,占到本学期应开课总门数的96%,实现了“分层分级、全面开课”的目标,共建立课程教学群1700余个,覆盖率100%。其中线上课程中通识类占38.7%(必修课37%,选修课1.7%),学科基础课占32.2%,专业课占29.1%(图1)。

ffe71ad31578459aa9fb45cf8568b8e9.png

图1.在线课程的类型

本科生线上教学教师1205人,其中承担本科生线上课堂教学任务的副高、正高教师占比61.65%,占在线开设课程总门次的56.9%(图2)。

399f0f9ecdcf4a1faf7f18b522a823ef.png

图2.线上教学教师的职称分布

(二)线上教学资源

1.在线课程资源基础

2011年,学校出台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建设方案》,着力推动课程上网,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在线辅导答疑等。截至4月10日,我校累计有1735门次的课程通过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线上辅助教学活动。近年来,学校将线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重点,启动实施了系列课程建设计划,推动了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形成了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批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图3)。

a611af6db0454c6eaa31d9de97e8b056.png

图3.各类课程建设一览表

2.新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课程

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课程960门次,课程的抽样统计,通过平台累计添加课程资源2.23万个(资源占用空间约1T),346门次课程通过平台发布课程作业,教师端添加课程作业1650次,学生端提交作业近4万次。课程讨论区发文总数7816条。

3.线上教学模式

我校线上教学授课方式多样,主要以线上直播和使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资源为主。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QQ、阿里钉钉、ZOOM(44.9%),中国大学慕课(20.94%)以及腾讯课堂(17.98%)(图4)。另外,线上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大多会混合采用直播课(83.83%)、文字交流(41.73%)、语音交流(34.96%)、资源包(28.95%)和录播课(26.69%)等多种方式组合进行授课。

5c6648db850e4c78ac34eaf5fc8a5146.png

图4.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二、线上教学管理

(一)线上教学组织工作

为切实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在线教学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线上教学工作方案,从疫情防控、教学运行秩序与在线教学质量三个维度综合研判,制定了《关于延迟开学时间本科教学工作预案》、《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开学初课程教学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春季学期本科理论课在线教学检查与观摩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课程网络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0个文件,涵盖教学准备、基础保障、过程管理、课程建设等各方面,全面确保线上教学有序开展。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在线教学保障方案》、发布了《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操作指南》,编制了“教师如何开展在线教学”、“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使用手册”、“腾讯视频会议工具使用说明”等10个线上教学指导性手册,并在广大师生中推广使用。

为严格把控在线授课质量,学校根据线上课程试运行和学生反馈的情况分批开课,发布了线上课程开设“五不准”原则(图5),要求各学院(系)做到“没有准备好的课程不开、学生不满意的课程立即停开、课程在线学习资料不足的不开、不重视学生学习反馈,简单直播的不开”。校院两级对新开课严格把关,96.8%的课程在开课前完成了试课、试讲。学校要求以直播形式教学的课程,教师在正式开课前熟悉相关操作,准备应急预案,提前30分钟进行课前检查。对准备不充分的课程,延后开课。

5a69f6110feb49e4bbaabb11c1cea82a.png

图5.线上课程开设“五不准”原则

(二)线上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在线教学工作交流QQ群,校级交流群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领导、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督导组成,院级交流群由院系教学干部、任课教师、督导组成,及时交流信息、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反馈情况。另外,各学院(系、部)组织领导干部、督导、同行专家、学生党员在线巡课,严把教学过程管理,及时收集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听课覆盖开课总数的85.2%。大部分教师反馈,能够根据学生和督导组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PPT和教学资料有更新的达到74.96%。积极调整教学方式的达59.02%,选择教学效果更好的平台占49.04%,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正,不断改进。

学校督导坚持听课检查,实行督导意见反馈周报制度,每周五收集督导听课信息,将督导反映的问题分类、分学院进行整理,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和学院予以解决。截至4月10日,学校督导累计听课628门次,分类整理反馈意见187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反馈的问题85.4%得到了有效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校领导经常通过现场观摩,加入课程教学QQ群或登录课程学习平台等方式对在线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仅开课第一天,校领导就抽查在线课程27门,其中通识类必修课12门,专业基础课3门,专业课12门。

(三)线上教学网络保障

学校从网络安全、网络保障、用户服务三个方面着手,确保线上教学平台稳定、安全运行。一是及时修复安全漏洞,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前对我校教学平台Web服务器进行安全扫描以及人工渗透测试,形成5份漏洞报告,及时完成漏洞修复及系统加固;加强防火墙日志和IP黑名单管理,降低校园网络安全威胁。二是扩容平台存储空间,学校及时对平台的整体存储空间进行了扩容,购置了4台高性能虚拟化应用服务器,2台存储SAN交换机,投入约80万元对硬件进行升级,改善平台服务能力,满足在线教学需求,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建设,打造具有校本特点的“一平三端”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线上教学培训和服务

学校对教师网络教学水平进行调研摸底,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在线教学需求,缜密分析,找准教师在线教学的痛点与难点,逐一破解资源短缺、技术和技能不足等问题。成立在线教学指导团,建立1300余人的教学研讨群,围绕“网络直播教学组织”、“PPT录制课”、“录像深度加工”等主题定期开展视频直播培训,形成了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在内的十余个线上教学工作包,帮助教师解决在线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院校两级在线教学工作交流QQ群,部分学院为居家授课教师购买耳机、摄像头等装备,为在线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与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全校智慧教室资源,统筹安排教师在智慧教室上课,利用智慧教室“上课堂”小程序,开发了课堂直播功能。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在线学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双卡”制度,即“健康打卡+学习打卡”,动员学生早起在线打卡制度,每周末及时梳理课程作业、线上课程、学习支持,制作“学习简报”,将各专业学生反映的问题和需要的支持反馈给专业老师,一对一解决问题,建立师生学习“加油站”,召开云端院领导接待日,举办线上“专业小灶”,开展各类学习交流分享会。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此外,针对开课初期摸底调查确定的全校186名因各种原因不具备居家进行网络学习条件的本科生,各学院展开个性化指导帮扶。对家庭困难、手机流量不够用的学生,赠送“暖心流量包”助力网络教学不掉队。目前166名学生已加入在线课程学习,其余20名学生,各学院逐一落实了学生返校补修计划。

学校的上述措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指导服务解决了大部分和部分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占比分别达到88.72%和95.33%,只有9.4%的教师和4.67%的学生认为缺少指导和服务(图6)。

7a981d40c53c4b55aaee361024c4f914.png

图6.教师和学生对线上教学指导和服务的反馈情况

三、教师线上教学

(一)教学工作量

学校合理适度安排教师线上教学任务,所有课程均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教师均能严格按课表上课。本学期教师带1个课头的占53.9%,带2个课头的占31.7%,带3个课头的占14.4%。从教师每周线上授课的频次来看,一周一次的教师占比31.2%;一周两次的教师占比34.21%;一周三次的教师占比15.79%;一周四次的教师占比7.14%;一周五次及以上的教师占比11.66%。总体来说,学校小班化教学占比大,教师工作量适中(图7)。

c5b2cb8048b942b2900388fa01b1b446.png

图7.教师每周上课频次

(二)课堂互动考核环节

学校师生互动的方式主要包括课堂互动、随堂测验、作业和课后辅导等方式。呈现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教”、“主动学”的教学形态。调查结果显示,随时在线互动讨论、集中辅导答疑等是教师采取的主要课业辅导方式(80%)。61.8%教师认为在线教学的互动效果非常好。互动效果一般的占36.9%,仅有1.3%的教师认为互动不理想。

从调查反馈看,98.87%的教师会课后布置作业;96.96%的教师会对课后作业进行检查、反馈;93.98%的教师会课后安排答疑;90.98%教师会有学生在课后请教问题(图8)。通过以上多种方式,24.71%的教师认为线上的检查、反馈方式比线下传统方式下更好;30.59%的教师认为两种教学方式相差不大。目前已有62.8%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测验,还有32.8%的课程根据在线教学授课特点变更了平时成绩构成方式,17.6%的课程变更了结课考核方式。

0128d6a9743f47f08af9f0406bce9c13.png

图8.教师布置作业、答疑情况

(三)线上教学的状态

目前,我校教师的线上教学持续向好,越来越感受到线上教学带来的好处和机遇。调查问卷显示,我校大部分教师认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和一般能较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96.24%);针对线上教学,我会改变我的教学方案(93.98%);我对线上教学的操作非常熟练(91.72%);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授课,是倒逼自己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91.36%);线上教学是对未来更加开放的虚拟教学环境的一次实战演练(89.47%);我的教学水平相比线下有所提升(78.19%);线上教学使“教”和“学”关系更融洽(69.55%);学生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更高(69.55%);线上教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66.91%);线上教学趣味性强(65.04%);线上教学规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62.78%);线上教学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中心”(62.40%);线上网络教学比线下课堂效果好(59.03%)(图9)。总体来说,我校教师面对疫情表现出了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提高了教学能力。

fbaf6e31e33542bab0d2bae46dfe7e6b.png

图9.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

(四)教师线上教学的适应

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对于教师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对于我校很多从没有网络授课经验的教师来说,更是一个重大挑战。调查问卷显示,70%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要多;27%的教师认为两种方式相当;只有3%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要少。另外,44%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所花费时间与精力的2倍;25%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所花费时间与精力的3倍及以上;19%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所花费时间与精力的1.5倍;12%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所花费时间与精力的2.5倍(图10)。以上数据说明,我校教师在线教学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教学准备充分。

ada3cd8d0526498b9f5c0ccc10d46c4d.png

图10.线上教学备课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面对种种挑战,学校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辅导,主动学习,互帮互助,大胆探索各种技术和平台,快速掌握了直播、录播和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技能。调查问卷显示,26.69%的教师从未对线上教学感受到任何不适应;49.25%的教师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现在已经逐渐适应;只有2.26%的教师现在依旧不适应(图11)。

2611faa40e4e44df9264ed5a5e220429.png

图11.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感受

教师对线上教学不适应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线教学没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无法进入状态(68.72%);二是自己或者学生对线上操作不熟悉(42.56%);三是线上教学导致周末、节假日答疑等活动不间断,24小时待命(30.26%)。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无关外部环境干扰较大,缺少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条件(28.21%),网络经常卡顿,带来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下降(26.67%)等等(图12)。

c9f473020ffb4c06ba43698b0a12b85e.png

图12.教师对线上教学不适应的来源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呢?大部分教师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缓解:减少无关外部刺激;保证作息,持续赋能;更新观念,提高网络认识;加强锻炼,适当求助等方法克服(图11)。另外,学生同样存在网络学习不适应的情况,解决办法和教师的方式基本一样(图13)。

31e12cbd99984450941405070d119362.png

图13.教师和学生如何克服线上教学的不适应

(五)教师的建议

线上教学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调查问卷显示,54.51%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强视频课互动式教学;48.50%的教师认为授课平台应该更多样化;39.85%的教师认为可以建设“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支持实用指南平台网站。另外,超过30%的教师认为应该将线上教学成果纳入考评范围,进行线上教学平台操作培训等方面(图14)。

85d1e66ff496410d9a3755a663ac2269.png

图14.教师认为在线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线上学习

(一)网络稳定性

疫情的突然爆发,对学生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第一周时,我校学生使用电脑的比例只有72%,大部分偏远地区和贫困的学生只能使用手机上课。但现在情况改观了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使用电脑的比例上升到87.03%。学生线上学习网络稳定性大幅提升,网络稳定和基本稳定的比例达到了67.16%;偶尔不稳定的比例占比29.28%;只有3.56%的学生网络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图15)。相比第一周35.5%的学生反映“网络卡顿、声音与图像不清晰”有了明显改善。

276fc13959584860bc2593b995eab496.png

图15.学生线上学习的网络稳定性

(二)学习课时量

目前,我校线上课程主要为大一至大三的理论课,各专业年级学生周学时分配均衡适量,平均周学时为19.7,平均日学时为3.9。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1.03%的学生学习了5门以上的在线课程。另外,学生每周学习的频次并不高,学习任务适中。44.85%的学生每周学习7次,占比最高(图16)。

60c31fecb87240a783c2df933c901d54.png

图16.学生线上学习的每周频次

(三)学习状态

经过8周的适应,11.95%的学生完全跟得上教学进度;68.31%的学生基本跟得上教学进度;13.95%的学生很难完整地跟上学习进度;只有5.79%学生基本靠回放课件或只能看教师制作的课件(图17)。

402c04189d7544cda0cb05be8085fbf4.png

图17.学生能否跟得上教学进度

目前,学生居家学习的状态持续向好。调查问卷显示,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和一般达到线上学习获取的信息量更大(91.34%);学习方式更多样(90.55%);课件删繁就简,更简洁直观(89.10%);学习更便捷(87.92%);学习目标和任务(87.58%)较好地完成;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更高(82.36%);注意力会更集中(78.81%);课前会更充分的预习(77.46%);学习能力相比线下有所提升(75.62%)(图18)。总体来说,线上学习既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给学生创造了学习动力和乐趣,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匪浅。

4dd8dd876d4e456f84eb659b083029ef.png

图18.学生居家学习的现状

与前两周相比,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明显增多。25.36%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比线下学习的互动频率要高;28.17%的学生认为两种教学方式相当;33.41%的学生认为线下学的互动频率要高(图19)。另外,互动模式主要以教师主导型(78.64%)、教师和学生平等性互动(37.47%)为主要方式。令人欣喜的是,74.34%的学生会线上请教老师问题。

2364075b590f41deb30244cf66774ee2.png

图19.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互动频率比较

(四)线上学习的适应

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感受和教师基本相同,43.94%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现在已经逐渐适应;24.41%的学生从未感到任何不适应;14.69%的学生依旧不适应,占比相对比较高(图20),下一步,教务处和学院会制定相应措施精准帮扶这部分学生,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b6e77aa4c94744babcd338b881b28320.png

图20.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感受

学生不适应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呢?调查问卷显示,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线上教学平台(app)不统一,造成诸多不便(58.31%);二是外部环境干扰较大,没有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49.31%);三是网络经常卡顿,学习效果不佳(38.42%)。另外,线上操作不熟练(34.17%),长时间在线学习对我的健康产生的危害(33.54%)等原因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图21)。

409f956757154e1fa03cb049a25fbd4d.png

图21.学生对线上学习不适应的来源

(五)学生的建议

线上学习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强呢?调查问卷表明,57.8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提供课前相关服务,如预习资料、上课通知、状态激活等方面可以做的更好;50.20%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应该将课件事前分享给学生;46.82%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需要提供课后服务,如在线答疑,作业收取,学情反馈等。另外,学生在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课间做眼保健操等方面的诉求也比较高,达到了41.84%(图22)。

100925abf2914ce485dfe98f89d922b7.png

图22.学生在线学习改进需求

五、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情况

为全面掌握疫情防控期间2020届本科毕业生及其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开展情况,学校面向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显示,只有很少比例的学生和老师认为线上指导更好(图23)。

17283970056c47f5977216434c7c2d96.png

图23.毕业论文的线上和线下指导效果比较

学校预毕业本科生5032名,3月中旬调查结果显示, 1030名学生无需返校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4002名学生需要返校才能完成工作。该4002名学生包括返校40天以内能够完成毕设的2718名学生,返校40-50天能够完成毕设的613名学生,返校51-60天能够完成毕设的530名学生,返校61-70天能够完成毕设的55名学生,返校71天以上才能完成毕设的86名学生,开题未完成的290名学生以及需要调整选题的330名学生(图24)。针对存在问题,教务处于3月31日和4月16日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将和各学院一起努力,精准帮助每个学生,力争不让学生因为疫情而耽误学业,延期毕业或影响就业。

6f9e1436fbc74e75bf615cac3e164e4d.png

图24.毕业论文进展情况

六、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在线教学的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网络教学基础建设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网络教学资源是在线教学的基础,没有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在线教学是空洞的,也是无法持续进行的。从教学运行效果看,尽管学生认为最好方式是“PPT+语音直播”,这是在线教学的初期感受,仅仅解决了课堂教学在线化问题,这并不能完全体现在线教学的丰富内涵。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毕竟没有充足的在线资源做基础,再好的网络直播教学也会失去持续力。学生对慕课资源与直播教学的配合、对多平台资源综合运用的评价不高,对如何线上预习,学习和辅导仍存在较大需求和盲点。恰恰说明,课程资源建设与在线教学不能有效衔接,线上教学方式方法仍存在缺陷,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难以有效补给。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并随着在线教学的深化日益突出。

本次网络教学,我校落实了近300门相对完整的网络资源精品课程作为我校在线教学的课程,其中我校自建课程仅70多门。由于在线教学与课程资源存在一定程度分离,造成了学生上课、课后回看、查阅资料要在多个平台获取,导致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不佳。这也反映出我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还有不足,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持续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推进网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

(二)学生网络在线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看,一方面学生对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理论联系实际、高水平课程资源等方面有较高期待,希望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更加便捷高效,并配备充足的辅导教师进行课后答疑和辅导。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网络学习习惯仍未养成,线上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调查显示65.1%的教师认为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律性不强、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25.6%的教师认为学生仍不适应线上教学方式。尤其是难度较大的课程,如pyhton、机械基础等,对学生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依靠网上自主学习跟上学习进度的难度大。随着在线教学的全面持续推进,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倦怠心理。

(三)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保障体系不完善

要保证网络在线课程教学质量,除了靠教学运行秩序、教师的责任心与教学能力外,网络技术条件的保障是根本,首先需要保证教学不掉线。从目前出现的问题看,不仅教学资料及PPT上传、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优化改进和教学质量监控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拥堵、临时中断、软硬件的不够匹配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掣肘之处。从目前学生的反馈看,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因素中,对教学平台和教学互动的不满意度最高。而且教师依赖的网络多是公共平台,资源分散,且多个平台交织使用的情况,基于我校自身网络平台的数量少的现状,网络教学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难以有效应对。因此,我们的网络技术服务的建立,平台数据的有效跟踪监控,最优平台的选择,平台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建立综合平台的保障预案愈加迫切。

七、亟待加强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网络在线课程建设刻不容缓

改造升级平台管理系统,将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资源平台。强力推进平台所有课程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资源建设与教学互动联通,成为课程实时更新、教师实时答疑、学生随到随学、在线考核、师生双线评价、管理者即时可查教学的动态数据的教学载体。保证课程建设常态化,常建常新,实现可学习、能考核、可评价、能统计,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展示窗口。

(二)重构教务管理与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新体系

综合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与智慧教室信息化教学建设,以网络课程综合平台为核心资源,重构技术服务标准和体系,打通智教云等多个教学终端的藩篱,构建智慧教室的教学端、基于网络在线的学习端和基于教学质量监控、实验室管理和人才资源的管理端,建成西农特色的“一平三端”,实现一个大系统下的高效运行。

(三)高效开展教学针对性培训

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教学需求配置培训资源,以在线教学的问题为导向,组建教学指导团队,及时发布指导建议,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完善教学方案。同时要系统规划培训体系,系统增强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的能力,提高教师适应新技术的方法与能力,打造具有一流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和平台开展优质教学的能力,推进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体系的建设。

(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指导和服务

网络教学对学生的精力投入和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网络教学也不能仅限于课程教学与知识传授,应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学生反馈自身学习状态看,“没有养成网络学习习惯,在线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监督指导能力不足,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容易偷懒”等也是学生反馈最为集中的问题。开展多样化思政教育,加强学生学习指导,构建班级同学间的交流,系统建立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五)完善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师考评与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把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教学履职的基本要求,把建设的质量和运行效果作为教学绩效的考核点,把服务网络教学的产出和成果作为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志,充分调动教师网络教学积极性。同时健全和完善学业评价体系,把学生线上学习成效纳入学业评价体系,探索多样化学分认证。

(六)深入推进院系和学校间合作,扩大学校教育教学国际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充分认识了网络跨越时空的能力,整合各院系、各学校的优质资源,鼓励教师跨院系跨学校合作推出一系列优质课程。利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外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扩大国际合作,将优质课程资源推向国际,提高我国高校乃至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好感度。

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和高校运行带来了重大挑战,也给网络教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既激发了老师教学创新的激情,又历练了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并促进了高等教育一次重大的教学变革。我们期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后,我校的课程教学真正走向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