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学管”三力统合 促进学生学业高质量达成

近年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所)围绕学生学业达成和学风养成紧密衔接,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

一是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体系,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以“名师讲坛”“课程思政”等7大主题53项专题为核心内容的教学培训课程体系,举办新生班主任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三是坚持不懈狠抓学风,严肃处理旷课和考试违纪学生,优化学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成立校院两级学业发展中心,开展能力素养培育提升计划,高规格举办荣誉校园学生表彰颁奖典礼,激励全体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四是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持续开展校领导走访学生日等活动,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会议现场_副本.jpg

为进一步强化“教学管”三力统合,促进学生学业高质量达成,学校于12月1日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专题研讨会,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质增效。副校长、一体化教育党工委书记陈玉林,校党委副书记、一体化教育党工委副书记闫祖书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一是要坚持“五育并举”工作思路,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要坚持高标准发展要求,强化系统思维,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向发力、融合发展,形成“上下贯通 左右连通”的协同育人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科学建立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统一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加强学风、教风、管理作风和校风融为一体,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更好更快发展。

会议指出,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教师育人能力,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二是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对学生合理“增负”,深入开展学业困难学生诊断、预警和帮扶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三是要构建全方位协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上,教务处处长陈遇春详细介绍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利用大量详实数据,科学分析了目前学生学业达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教学管理与学生教育管理合力发挥等问题提出了新思考和新举措。部分学院党委副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先后发言,介绍了本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提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