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打造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在线教学闭环

  针对大学程序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实践性要求高、学生知识储备较少、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差异显著等特点,信息学院积极探索线上教学背景下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确定以“着力优质教学视频设计,配套辅助教学资源建设,支撑网络混合式教学需要”的课程建设方案,采用“自我为主,异步先导,直播为辅”的教学思路,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孙健敏、杨沛、张晶等9名教师组建了在线教学团队,精心设计课前自学、课中答疑、课后实践3个重点环节,打造完整闭环,确保教学形式多样、课程标准不降,开课两周来,学生反馈良好。

课前自学绘制学习“路线图”

  为保证学生在自学前充分了解学习任务要求,团队精心设计导学环节,主要包括章节名称、学习资源、学习目标、问题与思考等内容,通过PPT、学习引导单、导学视频、思维导图等4种形式展现,全方位让学生认清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怎么用等问题。同时,在导学环节中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通过自学解答这一问题的动力。
  在完成导学环节后,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观看网课学习。课程资源均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教师们集体备课完成,他们有3门MOOC课程建设、2门SPOC课程建设以及2年超星课程建设的丰富经验,并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累了丰富成果,在应对“停课不停学”时有一定的“战略储备”,在开课前通过团队成员半个月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学校要求的4周教学课程建设,较快地完成了授课准备,后继课程建设持续开展,充分做好长期准备。
  大学程序设计(Python)课程为本学期新开课程,首次开课就遇到了线上教学的情况,但因为有着信息素养高、责任心强的老师们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储备,课程如期面向各专业4000余名学生顺利开课。在第二章的课前调查中,75%的学生表示能够通过观看视频课程掌握Python代码基础。

课中答疑构建辅导新体系

  学生异步完成网络课程自学后,通过QQ直播、屏幕分享等方式集中答疑解惑,消灭知识盲点。在每节直播课前,教师都会在平台发布调查问卷,细致了解每名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是否掌握,未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实验环节有哪些疑问等。在直播中,老师针对学情调查掌握的问题精准讲解,提升教学效率和针对性。
  在集中式答疑外,依托超星平台讨论区、QQ视频、远程协助等方式开展精准式答疑,教师在课余时间及时解答学生问题。组建互助小组,学生之间开展结对帮扶,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协助老师回应同学疑问。构建了集中式与精准式相结合、老师答疑与同学互助相结合的课程辅导体系。经管学院工管1901班刘时雨同学表示:“每节课后,我都会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发出来,老师耐心讲解、同学在纸上画出流程图帮我学习,学习中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课后实践实验教学进“云端”

  由于计算机类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强,实验课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线上教学无法进行实验教学的特点,积极调整教学和考核方式,在每章讲解后布置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和实验任务,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并将完成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考核。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团队编制了实验指导资料、录制实验指导课程,从软件安装讲起,细致讲授实验目标、实验任务和操作提醒,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就能完成实验。水建学院土木专业本科生胡冬在完成“圆的面积”和“九九乘法表输出”实验任务后谈道:“看到自己用Python写出的第一个程序运行成功时非常惊奇和激动,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们掌握了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同时锻炼了我们对细节的注意力,对将来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主任孙健敏表示:“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我们坚持以替代课堂教学的标准开展在线教学工作,从2月初开始同事们不分昼夜,经常晚上12点还在讨论备课,付出了大量心血,5名教师还为其他院系提供在线教学技术辅导,令人非常感动。我们相信,只有做到形式多样、标准不降才能真正发挥在线教学作用,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杨沛副教授说:“疫情挡不住教师对于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满腔的爱。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与同事们坚守在教学一线,精心制作线上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在家学习,搭建空中课堂,学子给力,教师用心,师生互动,我们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