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关于开展微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科室: 教学质量科 发布时间: 2025-04-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


关于开展微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加快推进有组织新农科建设,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增强综合竞争力,学校决定开展微专业建设工作。现将首批微专业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概述

微专业是指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围绕特定方向、交叉学科领域或相关前沿领域开设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学生修读达到相应要求后可获得微专业证书。

二、建设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需求,围绕新专业培育、“农学+”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开展前瞻性探索,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提升学生学科专业素养、就业竞争力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

三、支持方向

支持学院依托优势学科自主探索开办微专业,重点支持建设以下类型的微专业:

1.聚焦新兴领域、未来技术领域,融合多学科知识能力的科技前沿型微专业;

2.聚焦服务产业发展,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突出实践创兴能力培养或行业认证的校企合作型微专业;

3.聚焦“AI+”“农学+”专业改造,探索传统农科专业发展新路径的学科交叉型微专业;

4.聚焦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整合商业、技术与管理等课程的就业创业型微专业;

5.聚焦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以全英文授课为主的国际化微专业。

四、申报条件与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和多样化发展需求。

2.能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学科研究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需求,强化学科交叉、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

3.微专业须制定完备的招生简章、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课程质量标准等教学管理文件与制度。专业建设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与现有专业或项目有明显区分。校企合作型、就业创业型微专业课程体系须包含契合行业就业岗位胜任力要求的职业能力提升课程或专题。

4.专业负责人在教学和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能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管理,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教创新团队,鼓励联合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微专业,实行项目制教学。

5.每个微专业原则上设置不少于5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5学分左右。课程应体现一定通识性,适合跨专业学生修读,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制不超过两年,教学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3-6学期。获批立项后,由申报学院负责建设和管理。

五、建设期与申报程序

(一)建设期

按照“边建设、边运行”原则实施。首批微专业建设期2025年4月-2026年12月,2025年9月组织招生并开展教学。

(二)申报程序

1.拟开办微专业的学院填写《微专业申报意向表》并于4月22日前报送教务处。

2.申报学院对拟开办的微专业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微专业负责人和教学团队,填写《微专业建设申报书》,并制定微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质量标准,5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教务处。

3.学校组织评议后公布微专业名单,学院做好宣传、招生、培养等后续工作。

六、工作要求

微专业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益探索。请各学院高度重视,充分调研,积极申报。学校在课程、教材、团队建设以及教学创新奖励等方面予以配套政策支持。

联  系 人: 张 永             李肖楠

联系电话:87092488     87092244


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

2025-04-15

附件: